迁移理论是什么?
这里的迁移理论是指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是指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影响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学习。传统的迁移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共同因素说、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苛勒的关系理论。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凡一种学习加强另一种学习,称为正迁移;反之,一种学习干扰即削弱另一种学习,称为负迁移。一般来说,迁移是由两种学习的刺激和反应的类似性而产生的。反应相同时两种学习的刺激越相似,越发生正迁移;反应不同时,刺激越相似,越发生负迁移。学习迁移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教学中应注意利用正迁移,消除负迁移。在课程设置、教材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注意学习迁移的作用。
迁移理论的主要理论学说是什么?
形式训练说:它来源于德国的官能心理学,代表人物是沃尔夫。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志”、“记忆”、“思维”等官能组成的,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而增强能力。形式训练说也认为,学习的迁移就是非物质的心灵官能受到训练而自动发展的结果。即通过某种学习,使某种心灵官能得到训练,从而转移到其它学习上去,使其它学习得以易化。依这种观点,学习的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要素说。是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在反对形式训练说之后提出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形成一种情境与反应的联结,学习迁移,就是相同联结的迁移。只有在两种学习中存在着共同的联结,第一种学习上的进步才能转移到另一种学习上去。例如,在活动A1、2、3、4、5和活动B4、5、6、7之间,因为有共同成分4和5,所以这两种活动之间才会有迁移出现。桑代克在迁移方面的研究,揭露了形式训练说的错误,但是又表现出简单化和机械论观点。
经验类化说:贾德提出的与相同要素说相对立的一种学习迁移理论。他认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使经验类化的结果。由于贾德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在迁移中的作用,因而有忽视学习内容的倾向,有片面性。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迁移可分为两类:一类叫特殊迁移,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主要是指动作技能的迁移;另一类叫非习惯迁移,即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他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概念,是通向适当“训练迁移”的大道。
标签: 迁移理论是什么 迁移理论的主要理论学